国外城市电线杆不下地的原因?

admin7年前5363
640.jpg

对于大多数的规划人或者建设人来说,其实一直都接受的观念就是在城市里,各种杆线都应该埋地,这样才能体现城市化,体现城市规划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还在大力推广管廊沟共管共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一般遵循着新架设线路能下地的都要下地。但是,其实很多人忽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内大部分至少县级是没有那么多财力支持杆线下地,第一个方面就是国内大部分县级城市规划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在市政规划方面还不足以做好综合管线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

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问题,为啥到国外去看,还是有很多城市的电线杆还是在地面的,甚至是拉的像蜘蛛网一样呢?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很多城市。

日本电线杆为什不地下化 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在日本,电线杆可是一道风景。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数据,伦敦、巴黎、香港的无电线杆率为100%,而日本全国范围(城市市区的主干道)仅为15%,即便是首都东京主城区也只达到41%。

这似乎与我们想像中的日本不符。日本的电力系统不是很先进吗?怎么能容许这么多的电线杆,故障率岂不是很高,是不是经常停电呢?

1、地震带来较多的电缆故障问题

日本地震太多,电缆断的话,要确定断点就要挖路,用断点检测设备精度有限,不如电线杆一目了然。现在有电缆隧道和城市综合管沟,对地震可能没那么敏感了,但成本实在高。日本在推动电缆化,但也只是新增线路。

2、电线杆可抵御风雪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反对在地底建电网,电线杆可抵御风雪。他们认为,在发生洪水或者泥石流时,很难区分地底电缆系统的哪些部分遭到破坏,这增加了抢救电力所需要的时间。

3、电线杆可做定位标识

电线杆还可以扮演其他简单的角色,比如可以用来布置街灯,为地图和地址标记提供定位空间,这对于日本的村镇导航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在这些小地方只有一小部分街道有名字。

4、地下电缆的性价比低

可靠性和成本确实是日本政府主要的两个考量因素。地底电力系统断电的概率比地上电力系统的概率小50%,但是一旦地底系统断电,其平均持续时间比地上的高出58%。所以所需的修理时间就更长,所以那些依靠地底线路的客户通常都是最后一个恢覆电力供应的。

随着地底线路变得老旧,其可靠性就越低。重新替换地底线路的费用比重新替换地上线路的费用要高出好几倍,甚至10倍。

5、最根本的原因是没钱

日本是早期发达国家,日本的城市上空的管线是历史遗留问题,入地工程量太大,积重难返。电线杆虽然不美观,但并不妨碍使用,所以在预算安排上自然不是考虑对象了。

之前针对2020东京奥运会,日本国土交通省计画首先在东京都中心城区实现“完全无电线杆化”,然而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供的资金预算,到2020年也只能埋350公里的电线杆,而东京的公路里程是2.4万公里。所以说显然还是由于资金问题,日本政府并不有钱,而且也不会向公众摊派。

而国内的思路呢,没有钱没有关系,规划要先行,然后在新建道路时,尽量先把管道预埋,但实际上,规划就很难到位,政府建设道路时,为节约预算又会把这部分砍掉。

相关文章

中国城市化三十年罪与罚

【城悟】数字不容宽慰 城市呼唤新生 作者: 章雨辰 本届世博会举办地——上海,无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前沿。1979年打开国门后,短短30年间,它就重新成为远东明珠,跻身国际大都市之列。 上海国...

建筑设计重点尺寸(必背)

1、墙面尺寸 (1)踢脚板高:80—200mm。 (2)墙裙高:800—1500mm。 (3)挂镜线高:1600—1800(画中心距地面高度)mm。 2.餐厅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城乡规划...

由被子哥和粽子想起我那逝去的大学时光

今天看到网上的被子哥事件,有点意思,有点犀利,想起我的大学时光,联想今天是端午,想到中午吃粽子的时候,老婆问我,你在成都吃过肉粽么,我说没有,我还是喜欢吃甜甜腻腻的江浙一带的传统粽子。我在成都读大学的...

全球十大最“精明”城市

第1名 新加坡   15世纪威尼斯的在21世纪里的承继者,这个曾经贫困的岛国如今拥有可与最富裕西方国家比肩的收入水平,其人均GDP超过了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新加坡机场是亚洲第五大机场,...

2010年中国房价大跌已成定局

说中国房价大跌已成定局,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大跌。中国很大,国务院早在1999年就确定了大的城市为79个,随着这么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风起云涌,应该是早就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