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内容科普

admin4年前规划概念2698
640.jpg

上个月,有个同行问我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我问了环保和发改的人,他们有没有在审批中考量这个方面的内容,他们都说只是提了概念,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文件。最近开了大会,对于地方上能耗问题的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碳达峰碳中和更是今后要考虑的方向。

我从城市规划学社-知识星球找到了相关资料,一个93页的pdf文档,39个独立论文资料,花了2个半天的时间,看完了93页的文档对碳达峰碳中和有了初步的概念,感觉目前来讲这个方向对于规划管理来讲还难以接触和落实,所以我们来做一下简单科普,万一要出去开会不要被忽悠了就行。

我正在「国匠城-城市规划学社」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扫描二维码即可加入,加入后可以到应用商店下载“知识星球”APP,微信登录即可,也可以打开通知功能,一有新的更新就会通知到。可以认为是一个纯粹的规划行业朋友圈。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就是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要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 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 风电、 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减污降碳要同步。

部分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减弱, 部分省份对碳达峰、 碳中和存在模糊认识,部分地方有上马“两高”项目拉动 GDP 的冲动, 给全国碳达峰、能耗双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带来挑战和风险。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 10 年, 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也仅有 30 年,时间很紧、任务艰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更加注重综合治理、 系统治理、 源头治理,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 一体部署、 一体推进、 一体考核。 严格控制高耗能、 高排放项目建设,遏制高碳高排放的旧动能; 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 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在国际绿色低碳竞争中赢得优势,不断增加我国绿色发展韧性、 持续性、 竞争力。

要更加突出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二氧化碳达峰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 结构减排, 推动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交通运输结构、 农业结构加快调整, 实现改善环境质量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要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 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提高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流域治理上, 要突出流域上下游、 左右岸、 干支流协同治理, 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 统筹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系统治理。

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抓紧制定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加快建立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 支持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深化低碳省市试点, 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 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 

“十四五” 是碳达峰的关键期、 窗口期, 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控制化石能源总量, 着力提高利用效能,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 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 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 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 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 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 完善能源“双控” 制度, 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 价格、金融、 土地、 政府采购等政策, 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反对奢侈浪费, 鼓励绿色出行, 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 有效发挥森林、 草原、 湿地、 海洋、 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 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 要推进工业绿色升级, 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 壮大绿色环保产业, 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 构建绿色供应链。 二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 三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 要促进绿色产品消费,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 资源化, 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五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要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碳中和实现路径包括植树造林、 产业结构调整。

碳中和的三要素包括:

节能提效、 低碳能源替代、 增加碳汇( 包括各种移除碳的技术) 。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今天, 碳减排的主要举措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提能效、 降能耗” , 主要集中在建筑、 交通、 工业、 电力节能领域; 其次是“低碳能源替代” , 应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最后是“碳移除” , 包括增加碳汇、 大力发展 CCUS( 碳捕集、 利用与封存) 等技术。

建筑( 建造和运行) 减排。 关键是建筑电气化, 包括供暖、 制冷、 照明、 烹饪、 家用电器等都可以实现电气化。 电将来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余热。 建筑行业的数字化、 智能化应用, 智能家居、 智能家用电器的普及都会加速建筑业的脱碳进程。

需要强调的是, 建筑改造不仅可以节能, 还可以产能。 比如,利用 BIPV( 建筑光伏一体化) 技术, 家庭或者学校在用能的同时还可以产能, 实现自发自用, 变身为产消者( Prosumer) 。 据粗略匡算, 我国城乡建筑的外立面面积约为 600 亿平方米, 可利用面积约为 250 亿平方米, 再加上其他基础设施可以利用的建筑表面, 比如高速公路、 高铁等, 按照 50%的面积可以加装光伏板计算,可以安装 15 亿千瓦的光伏, 年发电量约 2 万亿千瓦时。

同时, 还需要提高电源灵活性,让储能设施、 电动汽车、 充电桩等成为一体化的新型建筑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碳达峰碳中和上做得好的是北京、重庆、浙江、深圳、四川,大家可以搜一下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建筑综合体混合功能探路动感地带

专家认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大型建筑综合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项或多项功能的组合   专家指出,建筑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

不要拿新概念新名词来折腾中国的规划界

是否还记得CBD,是否还记得……,大家或许看到了复合社区的概念 复合社区:规划师的新课题 在重化工业时代,城市布局强调功能分区,白天在一个地方上班,晚上驱车回到另一个地方居住。而在更注重人...

城市廊道效应

上级部门要求我们规划或建设窗口在三季度要创一个对外的公共服务品牌,我是去年年末才来窗口的,听我的上任领导说上级提这个要求已经2年了,不过仅是品牌名字都被否定了数十次,我郁闷,最近上级部门又开了专题会议...

“街墙立面线”与“贴线率”

    “街墙立面线”是指主要街道由建筑立面线构成的街道立面线。这些构成街墙立面线的建筑沿人行道布置.确定了城市开放空间的界限     所谓“贴线率”是指由多个建筑的立面构成的街墙立面至少应该跨及所...

预留建设用地与远景发展规划用地的区别

其实我也不知道要找的是什么词,什么概念,因为涉及到总体规划不是太多,而不同的设计单位做的成果里这个名词用的也不一样,通过一番搜索,我还是没有明白这个准确的词叫什么? 远景发展规划备用地、远景发展规划...

了解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蓝线

请教个问题/ 地形图上有河流  那个蓝线是怎么确定的。 跟着边线画画的吗。 不是 怎么确定 包括河道线和河道保护用地 具体看城市蓝线管理规定 退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