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别“打架”(转)

admin14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280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加速阶段,城市化发展迅速,但经验不足。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面,由于规划依据、规划手法、规划期限、规划目的的不同,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内容重叠、对象交叉等一些矛盾与不协调之处。一方面中央强调宏观调控,节约紧缺资源,另一方面地方却强调加快发展,扩大城市规模。为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正确认识“两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尤其是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是统一的、协调的,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不存在与城市总体规划并行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必须的,而且是相对独立的基础部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修改《城市规划法》与《土地管理法》的部分内容,使二者成为相互协调的规划法规体系。此外,加快区域规划法的编制,通过立法,明确区域规划与现有各类规划的关系,确立区域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使得区域内的各级政府和同级政府的不同部门统一在区域规划指导下谋划自身发展,从而实现“两规”的对接。
  建立科学编制体系。协调规划编制体系,两个规划在城市人口规模统计时应统一采用城市建设用地区范围内的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统计对象;对建设用地内涵的界定,两个规划也必须协调一致;两规在编制内容上还应分工明确并改革传统编制方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好是采取上下结合的工作方式,以从下到上为主,同时,城市总体规划也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些基本要求,尽量少占耕地,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
  密切编制部门配合。为实现“两规”对接,土地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应相互配合,互通有无,建立便捷有效的信息交流传递途径。对于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两个部门应及时沟通、协商,争取把问题和矛盾都能在编制过程中处理和解决。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规划行政体系建设,构建区域规划体系,整合区域规划管理权限。同时,加大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力度,建立、健全听证制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此外还应做好规划的公开展示与意见征询工作,鼓励舆论与群众的监督,真正实现“两规”编制的透明与公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将不断增长,合理的城市规划无疑将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资源稀缺问题也有赖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解决,因此“两规”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只要在观念上、法律上、体系上、技术上、审批上和监督上做好二者的协调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着坚持市场经济法则、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城市规划的编制则本着坚决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那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就能得到完全贯彻,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城市规划价值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有一位地方政府的领导同志,曾经兼任过所在城市的规划部门负责人,他感慨地说过,搞规划的人和其他职业不一样,本来规划局只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但操心的却全是政府的事情;规划本来只属于行业性工作,但考虑的却...

国外城市规划、建设经验介绍

国外城市规划、建设经验介绍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模式     ◆库里蒂巴的城市建设经验 ◆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城市建设经验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绿道:美国城市建...

规划审批中的情理法(转)

规划审批中的情理法 作者:刘家海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不是孤立割裂于社会之外的。作为从事公务的人员,社会上对我们处世办事是否公道的评价,我们是逃脱不了的。处事公道的...

探索“弹性出让”推行多元化租赁——对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调研与思考

探索“弹性出让” 推行多元化租赁——对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调研与思考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对工业用地有偿使用的形式进行了改革,由过去以协议出让为主,伴有土...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公共政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很难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但它通常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由政府制定;二是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三是对社会所作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对公共政策的思考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研究框...

“城市规划”术语定名考——兼议与“城市设计”之关系

作者:李浩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近两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批示,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高规格召开,有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已成为广泛热议的重要话题。然而,一个相当基本的问题却不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