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垃圾是如何越来越少的?

admin13年前1268
640.jpg

今天在看相关知识中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部分,看到提到国外垃圾处理的不是很详细,正好在网上看到一个介绍日本垃圾处理的文章,与大家共享:

  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东京都23区的人口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但是城市产生的垃圾和最终被填埋处理的垃圾却逐年减少。那么,东京的人口没有减少,而垃圾为何会越来越少呢?
首先,法律约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源头控制住了垃圾的生成量。
日本有较为完善的构建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如确保社会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还有关于恰当处理废弃物的《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以及《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等。在这些法律约束下,日本国民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3R”实践,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垃圾的生成量。
“3R”是减少、再利用、循环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核心意思是尽可能不购买和使用容易产生大量垃圾的物品,尽可能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不轻易抛弃,并尽可能使物品再生利用。与此同时,东京都还实行严格的定时、分类投放垃圾的制度,有效控制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以记者所在东京都涩谷区为例,每周一、周四投放可燃垃圾,周五投放可回收资源垃圾,周六投放不可燃垃圾,区内居民和单位均能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各自门口的垃圾箱或垃圾袋内,垃圾车也会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将垃圾运走。
正因如此,东京都23区的垃圾量从1989年历史最高水平时的近500万吨减少到2008年时的306万吨。
其次是注重资源回收,使垃圾总量得到减少。
日本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可再生资源要进行分类回收。除此之外,废旧家具、自行车等被称为粗大垃圾的东西会送入“粗大垃圾破碎设施”,陶瓷、碎玻璃等不可燃垃圾会被送到“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之后,工人首先要将其中的铁、铝等可再利用资源挑选出来,然后才将剩余的垃圾进行焚烧和填埋。
据悉,在东京都23区共有21个“清扫工厂”,另外还有7个“灰溶融设施”、2个“不可燃垃圾处理中心”、1个“粪便清扫作业所”、1个“粗大垃圾破碎设施”和1个“垃圾填埋场”,共同承担着东京都23区垃圾收集、分类、搬运、焚烧、再利用直至填埋的任务。
“清扫工厂”不仅负责辖区内的垃圾收集搬运,还要对收回的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可燃垃圾到了这里经过高温焚烧,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和二恶英等有害成分分解,产生的煤气用于发电,产生的热量用于供热,炉渣灰和灰尘送往“灰溶融设施”制作建材,铁铝等金属进行回收。焚烧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经过处理后实现无毒排放。可燃垃圾经过“清扫工厂”焚烧后,体积仅为原来的二十分之一,如果将剩余的灰渣在“灰溶融设施”处理后体积还能减少二分之一。这是东京都垃圾填埋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此外,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设施使得处理垃圾的“清扫工厂”能在闹市中与居民和谐相处。
记者曾采访过东京都港区的“清扫工厂”。
进入厂房,犹如进入写字楼,不仅闻不到任何异味,而且噪音也很小。工作人员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操作平台前,对设备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
上述各项措施,不仅使东京都的垃圾生成总量逐年减少,每年无法处理而填埋的垃圾也大幅下降。据统计,1989年东京都的垃圾填埋量近250万吨,达到历史高峰,而2008年时减少到不足50万吨。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推荐:《城市的远见》系列纪录片

上个月看了一个ppt,是关于历史街区保护的,其中提到了日本古川町的经验,后来就去百度了一下相关经验文章,并贴到了规划博客。 感谢 山东的小小 在评论里回复我说有古川町的相关视频,事后在规划管理群...

这笔帐也算在城市规划上么?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南京城市规划将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至工业园区,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将混杂在城区居住区附近的企业都搬迁出来,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面貌。这种太普遍了,全国哪个城市不是这样的,不过,我们要...

高层住宅最佳楼层确定因素(转)

如今大、中城市的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开发商拿地化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现在的房屋都不约而同地走“高端”路线,尤其是住宅建筑有普遍向空中发展的趋势。那么,对于居住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楼层呢?撇开房价...

行政许可审查标准:形式抑或实质

最近遇到几个案例,都涉及到规划许可过程中对哪些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哪些内容进行实质审查,特别是对土地权属文件和土地出让合同及立项批文的审查,到底审查什么内容,如何审查是个问题,因此规划博客在微博和规划局...

农批市场外迁:城市规划和落地配套考量政府决心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表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并非把产业都迁出去,而是将把产业资源在京津冀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即把北京的问题纳入京津冀的范...

求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较旧版的内容变化大,可能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吧!今年的注册规划师考试报名工作已经开始,教材仍然沿用2008版。而新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自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