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城市规划与公德心的冲突

admin15年前1437
640.jpg

2010年五一长假里,很多媒体又是老生常谈,集中曝光了许多游客不文明行为:随手扔弃的垃圾大煞风景,公园里外摊贩乱摆卖。报道发出呼吁,希望市民要有公德心和环境意识,共建文明。媒体说得很客气,也没有落入语言陷阱——如果针对乱摆卖,进而呼吁城管等部门严管,大概会招来批评。毕竟,摊贩挣钱不易,小长假可谓“黄金”商期,为了观瞻就断人家的财路乃至生计,成为道德或者政治上的不正确。这还不用说,许多人之所以选择去公园景点游玩,可以买到价廉的小吃美味,就是一种理由。

公德心、环境意识的呼吁,从来也是正确的,但回顾“五四”以来的近百年,这类对于现代市民道德的推广和鼓吹,一直就有些尴尬。如果将鲁迅、林语堂等大家几十年前对国人道德素质的批评,放到今天,同样不过时,却显示出这样的推广和批评,本身是软弱无力的。

最起码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人首先追求自利,而公共性和社会认同、自律意识的形成,确实需要外部机制的规范。这种外部机制,可以是法律规章,也可能由群体认同或文化观念驱动。换句话说,与其徒劳无功的反复嗟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倒不如从建立和实施规范的可能性、可行性角度入手。

这里要提到一个亟待反思和问题,为何一提游园、市区秩序的管理,包括媒体、政府人士乃至市民,就会联系到城管与游客(市民)、摊贩的对立上去?

先入为主的对立观,实际上来源于城市秩序对城管工作的要求,简而言之,是因为城市道路、公园景点布局规划,以及商业、广告设施设置等,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人性化,对广告业主、商铺经营者、摊贩乃至过路市民、游客都有诸多不便。后者们要减少成本、寻求便利,就会做出一些有违秩序的选择。很显然,城管等一线执法者要予以干预,必然处于对立面。

实际上,表象上的“一管就死(对立、冲突)”、“一放则乱”,常常遮蔽了前述多项城市规划的功能性弊端,这才造成规范机制的偏差和尴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将这样的弊端予以革除或改良,不能致力于修复秩序的合理性,那么官民话语则会出现巨大的分歧差异:一方大谈市民道德素质,并总是寄希望于某种强制力来予以规范;另一方则反感不断加剧生活的不方便性的管制,以及在市民看来颇具伪善色彩的道德诉求。

相关文章

2010年中国房价大跌已成定局

说中国房价大跌已成定局,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大跌。中国很大,国务院早在1999年就确定了大的城市为79个,随着这么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风起云涌,应该是早就突破...

“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 --城市规划“短命”现象扫描

投资7000多万元,号称“国内最高人物铜像”被拆……日前,“广西柳州柳宗元人物铜像被拆”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也引发了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与会嘉宾关注和热议。 13日至15日在海口召开的中国...

新情况新观念改变城市规划学科发展

如果你参与了最近的城市规划管理超级群的讨论,那么你应该有所觉察,我们的城市规划学科在被一些新情况新思路所左右。 全球环境在恶化,热带雨林在急剧减少,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全球变暖,北极冰川融化,海面...

推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毕业生一枚002

为了解决城市规划博客排版的问题,随便写点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城乡规划...

住宅不宜靠近十类建筑

一、医院 如果居住的地方在医院附近,在风水上是不好的。原因:1、病菌必多;2、住院之人,运气必滞,如此多的滞气积聚在一起,势必对周边的气场有重大影 响;3、医院天天有人要开刀手术,煞气过重,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