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城市规划与公德心的冲突

admin15年前1458
640.jpg

2010年五一长假里,很多媒体又是老生常谈,集中曝光了许多游客不文明行为:随手扔弃的垃圾大煞风景,公园里外摊贩乱摆卖。报道发出呼吁,希望市民要有公德心和环境意识,共建文明。媒体说得很客气,也没有落入语言陷阱——如果针对乱摆卖,进而呼吁城管等部门严管,大概会招来批评。毕竟,摊贩挣钱不易,小长假可谓“黄金”商期,为了观瞻就断人家的财路乃至生计,成为道德或者政治上的不正确。这还不用说,许多人之所以选择去公园景点游玩,可以买到价廉的小吃美味,就是一种理由。

公德心、环境意识的呼吁,从来也是正确的,但回顾“五四”以来的近百年,这类对于现代市民道德的推广和鼓吹,一直就有些尴尬。如果将鲁迅、林语堂等大家几十年前对国人道德素质的批评,放到今天,同样不过时,却显示出这样的推广和批评,本身是软弱无力的。

最起码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人首先追求自利,而公共性和社会认同、自律意识的形成,确实需要外部机制的规范。这种外部机制,可以是法律规章,也可能由群体认同或文化观念驱动。换句话说,与其徒劳无功的反复嗟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倒不如从建立和实施规范的可能性、可行性角度入手。

这里要提到一个亟待反思和问题,为何一提游园、市区秩序的管理,包括媒体、政府人士乃至市民,就会联系到城管与游客(市民)、摊贩的对立上去?

先入为主的对立观,实际上来源于城市秩序对城管工作的要求,简而言之,是因为城市道路、公园景点布局规划,以及商业、广告设施设置等,很大程度上未能实现人性化,对广告业主、商铺经营者、摊贩乃至过路市民、游客都有诸多不便。后者们要减少成本、寻求便利,就会做出一些有违秩序的选择。很显然,城管等一线执法者要予以干预,必然处于对立面。

实际上,表象上的“一管就死(对立、冲突)”、“一放则乱”,常常遮蔽了前述多项城市规划的功能性弊端,这才造成规范机制的偏差和尴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将这样的弊端予以革除或改良,不能致力于修复秩序的合理性,那么官民话语则会出现巨大的分歧差异:一方大谈市民道德素质,并总是寄希望于某种强制力来予以规范;另一方则反感不断加剧生活的不方便性的管制,以及在市民看来颇具伪善色彩的道德诉求。

相关文章

qq好友-实名群-规划专业互助

转眼就快到3月了,过年后单位的工作计划才开始就很忙,但是进展却很慢。 规划博客的更新有点不能保证,有段时间排斥打开电脑了,而内容上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话题,很多工作中的问题没有普遍性,或者找不到确切...

今日房地产剧烈冲击城市规划

提到标题,我仅是考虑房地产已经是洪水猛兽,和城市规划原理里提到的居住已经有太大的差异,什么一类居住区、二类居住区;什么邻里、街坊;什么生态、安全;什么和谐、自然……一些都是浮云,经济、金钱才是重要的。...

12座全球最适合养老的宜居城市典范

看过这12座全球宜居城市,或许会让那些经常喊创建宜居城市的人有所触动: 01阿联酋阿布扎比玛斯达尔城(Masdar)   全球首个无碳、无废物、无汽车城市   2008年2月,玛斯达...

周末加班的必要性

恐怕只有到了周末,办公室才能安静,没有人来打扰。 只有周末把一周来没有处理完的事情处理掉,下周才可能会不再手忙脚乱,只是可能而已。 周六梳理控规,协助做上规划委员会的ppt,回家的路上下起...

一座理想中的现代化城市该是什么样?(转)

一座理想中的现代化城市该是怎样一副模样呢?交通拥挤是不治之症吗?穷人与富人一定要分区而居吗?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世界知名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杜地阳先生。 机械化交通工具改变城市...

市长比规划局总工更权威,到底为何?

今天看到网易上一篇文章《拆迁市长,拆迁有理?规划城市,规划政绩?》,其中山西省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将大同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否定:“第一,城市布局比较散、没有特色;第二,城市路网设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