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城市的公共空间——当前的问题与对策

admin14年前专业图书1878

亚太城市的公共空间——当前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 缪朴 编著,司玲,司然 译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1 编辑推荐 亚太城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历了世界上最快的城市和经济发展,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书即是研究当代的亚太城市的公共空间问题,如街道、广场、公园等的设计和使用。本书所收集的论文均由所在领域的专家撰写,书中详细阐述了亚太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问题及其设计与理论,并提供了及时的和第一手的报告;它剖析了亚太公共空间(相对于西方城市)的独特之处、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争论以及最新的设计和规划方案,并涵盖了亚太城市公共空间的各个重要方面,以及政府、本地社区和私有企业在公共空间发展中的正确角色等等。本书包含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及约250张图纸和照片,逻辑缜密,富有深度,充满了实用有价值的信息及新的理念和分析。该书是建筑师、规划师、政府官员、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一切涉及创造公共空间的人士必不可少的研究和学习工具。本书也为其他与亚太城市相关的专业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当代亚太城市的公共空间,如街道、广场、公园等的设计和使用。是国外有关此类主题的第一本专著。亚太城市在过去的30年里经历了世界上最快的城市和经济发展。本书收集了18篇论文,均由所在领域的专家撰写,提供了及时的和第一手的报告,剖析了亚太公共空间(相对于西方城市)的独特之处、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争论以及最新的设计和规划方案。 这些讨论涵盖了亚太城市公共空间的各个重要方面。如在全球化浪潮中创造本土的个性、寻找解决高密度、机动性、可持续发展和其他功能问题的设计和规划策略,以及政府、本地社区和私有企业在公共空间发展中的正确角色等等。本书英文版由荷兰克鲁尔(Kluwer)学术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 作者简介 缪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注册建筑师。目前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他在多家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关建筑和城市设计理论,城市形式与社会问题,建筑评论以及园林等方面的论文。缪朴在中国进行的建筑和城市设计注重于现代建筑本土化的实验。 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言 缪朴 第一部分 亚太地区独特的公共空间 第1章 作为公共空间的东京滨水地区——阵内秀信(Hidenobu Jinnai) 第2章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香港街头市场——木下光(Hikaru Kinoshita) 第3章 广场的作用:来自菲律宾的经验——诺玛·I·阿拉尔孔(Norma I.Alarcon) 第4章 由事件决定的日本公共空间——日高单也(Tanya Hidaka),田中遵(Mamom Tanaka) 第5章 睦邻(Rukun)和互助合作(Gotong Royong):印度尼西亚棚户区的公共空间管理——德维塔·哈迪·拉赫米,班邦·哈里·维比索诺,巴克提·塞蒂亚万(Dwita Hadi Rahmi,Bambang Hari Wibisono,Bakti Setiawan) 第二部分 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第6章 马来西亚的城市景观中消失的街道——艾哈迈德·贝希里·苏莱曼(Ahmad Bashri Sulaiman),苏汉娜·沙姆斯丁(Suhana Shamsuddin) 第7章 濒危的街道生活:河内的临街建筑与街头活动——安德烈·卡索利(Andre Casault) 第8章 追求更好的公共空间形式:对香港的批判性回顾——薛求理(Charlie Q.L.Xue),凯文·K·K·曼纽尔(Kevin K.K.Manuel) 第9章 公共领域和私人利益——香港的社交空间——亚历山大·R·卡斯伯特(Alexander R.Cuthbert),基思·G·麦金内尔·(Keith G.Mckinnell) 第三部分 新的设计/规划策略 第10章 太平洋世纪的建筑——克里斯·亚伯(Chris Abel) 第11章 菲律宾的多维规划和公共空间——格雷斯·C·雷玛斯(Grace C.Ramos) 第12章 亚洲城市的场所创造和新的流动性:曼谷规划——盖里·汉克(Gary Hack) 第13章 高密度城市设计:中国视角——缪朴(Pu Miao) 第14章 对本地模型的质疑:泰国湄丰颂的公共空间——巴里·贝尔(Barry Bell) 第15章 小巷——社区的精神轴线:东京的曳舟项目——获原俊(Schun Hagiwara) 第16章 21世纪公共空间展望:吉隆坡的千兆世界及KL线性城市——大卫·朱(David Chew) 第17章 新一代新加坡公共空间:新市中心——杰弗里·K·H·陈(Jeffrey K.H.Chan) 参考文献 英汉词汇对照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 作为公共空间的东京滨水地区阵内秀信   引言   人们从前经常说,在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城市里,“广场”并没有发展起来,而在欧洲的城市里,广场是随处可见的。‘但实际上,在亚洲国家确实存在着一些户外公共场所,尽管它们和欧洲广场的形式不太一样,人们可以在那里聚集,组织参加社会活动。在日本也是如此,很多类似的社会交往空间出现了,规模和形式都可以满足人们身体上和文化上的需求。滨水地带是传统户外交往场所的形式之一。和许多亚洲其他城市一样,这也是日本一种最常见的城市空间。   今天日本城市的很多特征都是在江户时代(1600-1867年)形成的。从明治时代开始(1868~1912年),西方文化传人日本,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结构经历了重大变化,从而诞生了新型的城市公共场所。在二战后的几年里,日本的城市发展存在着一种强烈的趋势,那就是极力效仿西方基于民主信念而建设的城市形式。在公共建筑物的前方,例如在市政府办公楼的前方,经常会建造一个广场。然而,在1980年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日本民族特点的形式开始受到欢迎。出现了很多将现代意识融入传统空间概念的设计方案。水滨或者是“盛场”(Sakariba,繁华街道,热闹场所的意思。——译者注)的复兴,就是这样的例子。   为了让读者对日本的城市结构有所了解,在这一章介绍东京的水滨之前,我们首先简要概述该地区公共空间的其他主要类型。接下来,是江户(东京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旧称)滨水空间的发展情况,并将仔细研究这个城市。我们将逐步考察滨水空间作为一个公共场所的衰退甚至毁灭以及1970年代的复兴。最后,再来讨论一下未来东京的滨水地带作为公共场所的潜力及相关话题。日本城市的公共空间   在日本的城市里,都有哪种场所可供人们集会休息呢?这些场所包括:寺庙院落、路口、小公园、火车站的广场等,除此之外,还有接下来我们要仔细讨论的滨水地带。   即使在东京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你也经常会看到在邻里神社或寺庙院落的角落里摆放着长椅,周围还有树荫遮阳,老人可以在那儿乘凉、休息、聊天。这样的场景是日本传统公共空间最典型的一种形式(图1)。如果这样的公共空间是一个比较幽静的场所,那么节日里围绕着Togenukijizou(保护神)而形成的空间就成了动态的公共空间。高岩寺(Togenukijizou Temple)是东京巢鸭(Sugamo)地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宗教聚焦地,在平口里并不惹人注目,但是,只要是口期中包含“4”的日子(4日,14日,24日),寺庙大门外的街道上都挤满了人,出售各种商品。这个拥挤的寺庙成了一个信徒发愿、祷告以及算命等与宗教有关的活动的聚集地。每到这个时候,该地就有点像东京原宿(Harajuku)地区的竹下大街(Takeshitadofi)上的情形了,竹下路是一条年轻人非常熟悉的商业街。 研究欧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书数不胜数,亚洲地区的不多。缪朴算走在前面了。关于政府的开发商导向问题的确是亚洲城市的共同特点,这大概是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标签: 公共空间

相关文章

场地设计的一些常识

记得有一年的注规考试中考到了《建筑学场地设计》中大量的内容,现在这本书已经出了第二版,我同事买了一本原版的,好厚,估计也没看完,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知识点摘要,发给大家看看! 哦,这本书原...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 作  者: 彭震伟 主编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有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全书共分七章,包括区域信区域研...

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

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 作  者: 张秀媛 等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基础上编写的,书中详细介绍了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发展,总结了...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理论与方法/中国城市发展转型与空间重构丛书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理论与方法/中国城市发展转型与空间重构丛书   ISBN编号:9787305072895 出版时间:2010-08-01 页数:176 版次印次...

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

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 作  者: (西)鲁亚诺 编著,吕晓惠 译 出 版 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 内容简介 迄今为止,生态城市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文献报...

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系列教材

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系列教材 作  者: 李道增 编著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为推进我国“建设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的发展,作者参考了欧、美等国高校中开设的“环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