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绿色城市主义

admin13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242



欧洲的绿色城市主义

———从《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看中国城市发展

白 磊

  〔摘 要〕 绿色城市主义是欧洲国家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体现,包括采取集中紧凑的城市形态以及减少能源消耗。与以往的规划模式———尤其是美国模式———不同,它体现了当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并为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
      展指出了未来的可能方向。《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一书通过大量欧洲绿色城市的实例记录了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成果,从中可以反思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与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绿色城市主义;紧凑城市;城市规划;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12181; TU984111 + 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白 磊(1977—) ,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与设计

  一 《Green Urban 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 ities》简介
  2000 年出版的《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是一本全面记录与评述欧洲城市在可持续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种种实践的著作。作者蒂姆西·比特利从中反思了美国城市所具有的与之相反的发展模式,并通过总结欧洲的经验展望了学习与应用欧洲绿色城市主义的可能。全书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绿色城市主义在欧洲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对欧美之间的差异和如何学习、借鉴欧洲的经验作了简要分析。
      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绿色城市主义实际上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和社区”主要阐述所研究的这些城市在促进城市形态紧凑化方面的战略以及一系列关于住宅建设和居住环境建设的创造性方法。紧凑性是欧洲体现可持续思想的城市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这同美国城市的蔓延式增长( urban sp rawl)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作者也通过欧洲城市的大量实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高密度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降低———而在美国显然存在着这样的偏见。
      第三部分集中讨论欧洲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中独特的交通改造措施,特别是有效地限制或替代机动车使用的做法。文章介绍了欧洲城市高效的公共运输系统、无机动车交通、无汽车住宅区及其它“控制机动车”的战略,以及在城市中将自行车作为一种相当重要的交通替代手段的尝试。文中列举的这些城市,向大家展示了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减轻对机动车的依赖而采取的一系列新颖而有效的方法、技术和战略。
      第四部分“绿色、有机的城市”变换角度去观察和审视城市,将城市作为聚居地、自然场所、一个新陈代谢的、需要不断吸收和排放废物的有机体。作者回顾了欧洲城市从屋顶绿化到城市花园的自然排水系统等各项先进的生态化措施,以此说明城市植根于自然之中的必要性以及通过规划、颁布政策、整体协调可以达到比现状更为生态化的城市,并认为一种封闭、循环性更好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可行的。在欧洲城市刚刚实行的生态平衡措施中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第五部分对绿色城市的管理和经济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是与生态化的可恢复经济和经济基础相连的,并且认为城市可以通过自身的决策和建设来使其更加生态化,同时也可以为城市中居民的生活方式提供基本的、积极的示范作用。
      最后,作者对这些欧洲城市在实践绿色城市主义思想过程中所经历的部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尽管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作者还是坚信欧洲绿色城市主义的实践经验能给美国(或其它国家)城市向可持续方向的转变带来希望。
  二 绿色城市主义的几个特点
  绿色城市主义并非一场有精确定义的理论运动,在实现城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下,它可以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绿色城市主义在欧洲的实践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各个层面———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模式以及城市的经济和管理手段。从《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一书中的篇章结构可以看出,蒂姆西·比特利将绿色城市主义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紧缩城市
      紧缩的城市形态在蒂姆西·比特利看来无疑是绿色城市主义得以实现的良好基础。集约化的土地利用在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浪费的同时,也使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城市活力的恢复以及公共交通政策的推行与社区中一些生态化措施的尝试得以实现。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为了解决城市中人们过度依赖机动车所带来的局限及环境问题,绿色城市主义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创造性的改革措施。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权是其主要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快速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降低私人小汽车的使用率。
      3. 生态城市
      城市被纳入生态系统中予以考虑,其中的自然资源受到高度重视,在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过程中,城市被重新定位。另外,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生态化的建造技术都是绿色城市主义所倡导的生态城市的内容。
      4. 生态管理与可持续经济
      绿色城市的政府要通过对自身的改革———政府的采购政策、建设计划、雇佣管理以及其它政策来明显减少资源的使用,促进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且,在已有的绿色城市经济区内,很多城市已认识到可持续性是一条有利可图的经济发展之路,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增强竞争力。
  三 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反思
  同是世界重要的发达地区,同是世界先进思想的发源地,美国向欧洲学习,无疑代表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趋势,同时也暗指了现存理念(甚至仍被效仿的理念)的不合理性。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向美国的城市规划人士引荐欧洲的先进思想与经验,去除美国城市发展中与可持续思想相背离的种种弊病。但是,对于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发展尚未进入成熟期的中国来说,《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中的理念与实践经验更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1. 城市形态是否该紧凑
      紧凑城市是书中所研究的绿色城市的共同特点。蒂姆西·比特利认为,欧洲城市的这种相对较高的密度和紧凑的城市结构是决定其可持续性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使得绿色城市的其它许多特性,包括公共交通的高利用率、更适合步行、充满活力的空间、高效率的地区供暖系统以及对可达绿地系统的有效保护等成为可能,或者至少是容易得多。尽管对于是否应该将高密度和紧凑性作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尚存在争论,但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还是一致认为它是欧洲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反观中国的城市建设,在对待土地的价值认知上却存在偏差。土地本身的自然价值被忽视,或者在同开发后的短期经济效益比较中被低估,进而被放弃。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不少城市利用土地资源时采取粗放的形式,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城市效率的下降。而在小城镇建设中问题更为突出———盲目的占地建设、扩张式的发展威胁到宝贵的耕地资源。显然,紧凑城市的概念对于改善中国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目前粗放式发展的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社会将会大有帮助。
      然而,就像紧凑城市的概念目前依然存在争论绿色城市主义外国城市那样,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紧凑是否意味着环境质量的下降? 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原型的分散型城市,其吸引人之处就是改善城市的环境,实现人类向自然的回归。美国城市郊区化现象的背后,实际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一种向往。但是,在蒂姆西·比特利看来,欧洲的绿色城市正是因为其紧凑的形态,以及城市良好的交通,使得城市中的居民与自然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例如,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乘坐公共交通仅需30分钟就可到群岛的边缘或是一些名胜小镇。在维也纳,从市中心乘一段距离电车就可到达自然保护森林。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样是绿色城市主义的主旨之一,紧凑与享有自然并不矛盾,正如书中列举的城市那样。相反,正是由于紧凑,人们才与自然贴得更紧。简言之,绿色城市主义是一种强调绿化的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
      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各项人均资源占有量均处在较低水平。提高土地使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是现实的要求,而且紧凑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等于环境质量的下降,相反完全以分散来谋求环境的改良,从长远来看将适得其反。因此,紧凑城市在中国是更为恰当的选择。中国的城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规模,其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紧凑城市发展模式在具体应用时也要相应地有所改变。例如组团式多中心发展的大城市,紧凑理念就该在组团内部得以体现,并严格控制组团间的分隔用地,防止摊大饼模式的出现。
      2. 交通
      蒂姆西·比特利认为大多数欧洲城市比美国的同类城市更为可持续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对城市交通的畅通问题采取创造性的改革措施。在书中所调查的城市中,无一例外都将建设与维持一个相对快速、舒适和可靠的公共交通系统置于优先地位。不同城市公交系统的具体组成尽管不尽相同,但大都包括一个由铁路、有轨电车、地铁和公交车组成的综合系统,乘客数量相当可观。例如,在斯德哥尔摩,高峰时期70%的人出行选择的是公共交通,全天比例为40%; 柏林目前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40% ,并有望在未来使这一比例达到80%,边远地区达到60%。欧洲城市之所以有这样高的公共交通使用率,其背后有相当多的细节予以支撑。首先就是政府对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大力支持,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政策。公共交通被视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对提高公共福利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几乎在所有欧洲城市都能看到对城市公交线路大量的投资和延伸计划。其次,在规划时将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书中研究的所有主要的新建设地区都将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视作最根本的开发条件,而将大型建设项目布置在邻近公共交通站点的地段也会产生互利的效果。在欧洲这些绿色城市中,地产开发总是与交通建设同步,甚至公共交通线路早于房产开发完成。另外,在所研究的欧洲城市中,交通方式都有着高度的综合,这意味着投资和线路的协调,以便让各种交通方式可以互相补充。例如在大部分城市中,区域及国家级铁路系统和地方交通线路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的换乘非常方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措施值得借鉴和学习,包括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权;提高公共交通的速度和舒适度,更利于所有人使用;注重生态保护,通过使用更为环保的燃料,减少公共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与国外学者开始展望和思考后汽车时代的城市不同,中国的城市正在跨入汽车时代。在不少大城市中,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私人汽车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虽然中国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与西方同等城市相比,尚不能称之为大,但是综合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与人口差异等因素,中国城市面临(或将要面临)来自交通的压力及相关问题只会更大。因此,绿色城市主义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原则以及欧洲城市对待城市交通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成功经验,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有着十分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目前,通过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来应对城市交通问题已日益成为国内的共识。2004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强化了公共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而
      将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从目前的26. 5%提升至40% ,也成为北京市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内容。在此背景之下,深入研究欧洲绿色城市在城市交通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创建更适合中国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就显得迫切而又必要。
      3.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欧洲城市在保护紧邻地区的开放空间、树林和自然地貌方面都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很多城市,作为开放空间和绿地的用地所占比例非常高。如维也纳50%的用地为绿地, 18%是森林。可见,绿色城市主义在对待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显然更尊重自然。这不仅因为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融合了生态、游憩、观赏、文化等多种价值,更是因为自然是城市的供给者和发展基础。绿色城市主义主张城市中应包括众多的绿色基础设施( green infrastructure) ,这不仅仅指单纯的绿地或开放空间,还要求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与周边环境和整个地区都要建立生态联系。在对城市中自然开放空间的认识上,国内已有较普遍的共识,但在自然空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上还缺乏研究。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提出的“反规划”和“生态基础设施”的理论和概念[ 3 ] [ 6 ] [ 7 ] ,就是对城市中构建更能发挥整体生态效益的自然空间系统的积极回应,与绿色城市主义的思想相吻合。
      4. 其它
      在其它方面,绿色城市主义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比如,积极创造适合步行和自行车行驶的道路及区域。很多规划区域都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列入主要的出行方式进行考虑,建设范围及其与城市中心的联系距离也据此进行调整。这不仅仅是划分自行车专用道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交通政策和规划理念的转变。也许我们应该像清除当年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的错误认识一样,改变一下人们对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定位。
      还有,欧洲的绿色城市非常重视经济杠杆和政策措施的重要作用:提高油价和征收绿色税有助于加强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模式。在公共交通中投资地铁的坚定意志从根本上影响了个人、家庭和团体的决定。这些举措表明社会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决策,来确保价格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个人选择和行为的真正耗费,从而也就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对能源的消耗,使生活方式更加可持续。中国目前正在创建节约型社会,欧洲城市在利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来引导社会生活方式上的成功经验,同样值得中国政府去参考和借鉴。
  四 结论
  总之,目前中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西方曾有的经历,既相似又不同。而绿色城市主义作为欧洲城市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作的思考与尝试,对于指导和帮助今后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提前避免西方城市相似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绿色城市主义并不完美,但无论如何,学习、借鉴欧洲绿色城市主义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有益无害的。如上文所述,紧凑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的生态性等绿色城市主义的内容均可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中予以应用,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对于绿色城市主义的发展前景,希望正如蒂姆西·比特利所相信的那样:“任何关于这个可持续星球的未来描述,必将不可否认的是一种绿色城市的描述———其中的核心就是实现真正的生态化和自我恢复的进步城市”。
【Abstract】 “Green Urbanism ” theory originated from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calls for adop ting concentrated and compact urban form to reduce the cost of city functioning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ng different from p revious urban p lanning pattern, especiallyAmerican pattern, it p resents the requir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rrently. The book “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records ac2 comp 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via lots of examp les of European green cities, thus we can introspect p 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we should follow.
【Key words】 green urbanism; compact city; urbanp lanning; development pattern
      参考文献
      [ 1 ]  Timothy Beatley. Green Urbanism: 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2ies. Island Press, 2000
      [ 2 ]  迈克·詹克斯, 伊丽莎白·伯顿, 凯蒂·威廉姆斯. 周玉鹏, 龙洋, 楚先锋译. 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 3 ]  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 “反规划”途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4 ]  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 程进.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 城市规划, 2005(9) : 76 - 80
      [ 5 ]  刘海龙, 李迪华, 韩西丽. 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城市规划, 2005 (9) : 70 - 75
      [ 6 ]  俞孔坚, 李迪华, 潮洛蒙.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规划师, 2001 (6) : 9 - 13
      [ 7 ]  俞孔坚, 李迪华. 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杭州城市绿色论坛论文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 8 ]  潮洛蒙, 李小凌, 俞孔坚. 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 城市问题,2003 (3) : 9 - 12
      [ 9 ]  蔡运龙.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 10 ]  陈顺平,傅桦. 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1) : 86 - 92
      [ 11 ]  王筱明.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 小城镇建设, 2003(12) : 66 - 67

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推进四原则(转)

新型城镇化推进四原则 《瞭望》新闻周刊 潘中艺 张威 郭巍 这个是长公子威的大作,大家都熟悉的吧。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生态文明的浙江实践(转)

生态文明的浙江实践   摘要:大而言之,生态文明是致力于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文明形态总系统;概而言之,生态文明即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国际潮流之外在启迪,又...

城乡一体化思想的理论溯源

1. 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概述 1.1城乡一体化思想的理解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范畴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景...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构想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该文对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构想。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转)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具有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

为什么说“政府做围墙外的事、企业做围墙内的事”?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政府不仅做“企业围墙外的事”,也做“企业围墙内的事”,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重点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近段时间,全国一些地区 由于盲目上项目、搞投资,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现象,甚至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