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跨学科视角(转)

admin13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556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跨学科视角


现代城市系统变得日益复杂,城市要素高度集聚的趋势已成共识。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布局、城市形态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民工市民化、城中村城市化、城郊城市化、城市中心区更新与城市现代化并存共进,城市已经越来越遭遇人口高度集中、资源高度集聚的双重压力。这种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变迁格局,使得城市既要满足发展的功能,更要满足服务的功能,同时还要满足保护人文生态的宗旨。发展型的城市功能,主要以经济增长方式与就业增长为核心,这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考虑不同产业类型的发展规律与增长逻辑,而这又几乎是经济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理论所阐释的内容;而城市服务的拓展,则是以城市商业、服务业、休闲业、金融、信息等为体系的,这与城市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休闲社会学都有密切关联;保护人文生态的功能则需要城市规划要以真正的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的深度,来深切关注文化生成的规律。生态维护与修复,更是需要社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支撑,才能真正理解城市生态的可能的变迁规律。这种复杂的城市需求,当然需要打破城市规划学的专业本位主义,采取学科开放、专业复合主义的理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规划战略。城市规划早已超越了其传统意义上的狭义专业主义界限。所以,今天的城市规划必须转变本位性的专业主义观点,必须以更加跨学科、多理论交叉互补的方式,来提升效度、信度与科学性。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跨学科视角要求城市研究的系统性思维。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从理论与方法上,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养分,才能够真正适应时代的变化。“以跨学科为特点,注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体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性。”[i]尤其要将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休闲社会学引入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以增强前期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的社会关系,包括“城市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以及其它各种群体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研究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以及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研究城市社会特点和发展规律并研究由于在一定地区内因工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城市膨胀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某些指导和具体资料。”[ii]现代城市社会学理论早已深入研究城市阶层、市民社会心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城市就业、城市文化、城市政策等领域,强化了对于市民需求的关注与思考,这对于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在“以人为本”、“以需求为纲”的有效性层面,有了更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支持。所以,城市社会学作为一门与城市规划紧邻的学科,在一些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科,已经纳入了课程体系。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当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涉及城市房地产市场、级差地租、土地价格、土地合理利用、企业布局、空间距离与运输成本等。”[iii]城市经济学通过对于城市发展的经济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探索了城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命题,并从经济学角度探索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优化模型,这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材料。休闲社会学则“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现代社会成员享有的闲暇时间结构、内容和价值及其闲暇生活的社会意义。”[iv]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是游憩,在一个人类日益走向普遍有闲的时代,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将大大提升。现代西方休闲社会学重点研究闲暇时间的合理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对闲暇生活的影响和人们在“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中的休闲生活方式。在休闲、闲暇、休憩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主流生活内容的时代,休闲社会学能够通过对于人们休闲时间的规划、闲暇与家庭生活方式、闲暇与消费方式、闲暇与大众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关系及规律的研究,为后工业社会及闲暇时代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以全新的视野与启示。因此,以研究和探索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居住与就业方式变化、心理变迁所导致的新需求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休闲社会学等学科,必将大大补益、丰富、完善、优化传统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市民需要”层面的不足与误区。

城市中国正在以更快速度进行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变迁,城市将变得更庞大、更多元、更复杂、更异质化。城市居民的心理变迁与需求变化,也将伴随着城市化的纵深推进而更为复杂。因此,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以更加跨学科、更加科学、更加优化、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多样化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唯有创新理念,才能迎接未来更多更大的城市社会的挑战。



[i]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2010.37。




[ii]向德平.城市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8。




[iii]崔凌伟.经济学与生活.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15.




[iv]庞元正.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新闻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481.



相关文章

巴黎城市规划历史分析(转)

在我随手翻看同学的一本安藤忠雄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时,我在“城市生活”一章中我读到安腾谈及对日本当今的城市规划表示担忧,在像欧洲的国家学习但是没有学的明白。同时他还谈到了在巴黎时对其城市规划的感受,...

对我国规划管理“一书两证”制度 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思考(转)

本文发表于2002年,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与目前的城乡规划法背景不符。 我国《城市规划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提出了“一书两证”制度, 从而规范了规划区建设项目的管理方式。随着我国...

利益参与、信赖保护同比例合理

利益参与、信赖保护同比例合理 ——城市规划制度完善之原则 沈 岿 以现代经济发展为社会第一要旨,尽管在理论上仍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作为事实,其不可争议地存在着。并且,与其他事实因素一道,如社会...

探讨与研究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

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具有较完善的物流环节,并能实现物流集散和控制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物流中心是进行商品流通必要的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全球分销企业及全球第三方物流...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俞孔坚的城市规划大批判

土地不仅是房地产开发的经济资源,更是生命的承载系统。    绿色新技术不一定就是高技术,更要回归祖先留下的低技术。    要抵制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更要批判民族传统文化,反思自我。    经济杠杆...

寻求制度升级,应对复杂局面(转)

寻求制度升级,应对复杂局面 作者:刘家海    来源:法律放光彩_法律博客 我们的南宁市规划管理局设立至今已差不多有30年的历史。我到规划局也快有20年 了。在我的印象中,差不多每两三年就会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