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应更有效促进市民生活品质(转)

admin13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731

城市建设应更有效促进市民生活品质

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之后城市各项功能实现的载体。城市公共建设项目必须考虑到人的便利性与共享性。在很多城市,为了因应汽车社会的到来,很多主干道、次干道都拓宽到行人难以过街的尺度,并且没有地下通道,造成了老年人几乎不敢过街,大大损害了老年群体的街区公共生活的参与能力。另外,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的新功能可能导致的道路交通、人流车流,最终是建设了一个新单位,却影响了一个区域。还有城市新项目的建设,必须要从“全局有序”与“细节有治”上审慎的规划与实施。城市生活的麻烦,在很多地方都因建筑项目到处开花而倍显糟糕。特别城区内建筑项目一定要以城市、街区、环境、市民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角度思考,从施工项目的规划,道路流线、作业环境、作业时间、噪声处理、灰尘处理、渣土清洁、施工宣告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科学设计。特别有一点,很多项目神神秘秘,身处附近或天天路过的深受其苦的市民都无法得知项目的名称、功能、进度、完工时间,因此,项目宣告必须确保项目的公众知情权。另外,很多建设项目都搞层层分包,但责任却没有得到层层落实,造成了今日很多城市满城工地,满城灰尘、满路渣土、满城噪音,城市街区效率与市民生活都大受影响,因此,城市建设项目中的文明施工条款必须细致设计、坚决规范,强制落实,要让城市建设在有序的、有责的、有治的、友善的状态下推进。

城市建设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和良心态度。当前中国“城市看海”的窘境,便是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片面性建设理念。还有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侵害公共空间,建筑挤占了街道、建筑挤占了绿地、建筑挤占了阳光等等,都会导致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城市建设过于强化了显性视觉线,忽视了背街地区的重建与开发。城市建设过于重视标志性建筑而忽视了老旧街区的改造。这些“表象化面子工程”使得城市建设难以形成一种真正的全局美学形态,并且还经常性地给市民生活带来新的困扰。城市街区建设可以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性。比如街道多设置休闲椅、合理设置过街通道、路牙多用圆弧形表面设计、提高建筑物之间的通达性、改善城市街区公共共享性空间、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及性与便利性等等。城市建设从宏观到细节,从表象到内涵、从地上到地下、从质量到过程,都需要有更好的优化设计方案,真正考虑的市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质量的损害。唯有时刻保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良心,即服务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文章

加强批后管理的必要性(转)

批后管理是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实施阶段的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落实的关键环节,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城市...

“三规”与国土规划的思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形成了我国空间规划以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乡规划(以下简称“三规”) 为主的特点。由于“三规”编制方法的相似性、内容的不可分割性以...

刘家海:临时建设规划审批的相关立法解析(转)

制度异化与政府职能归位(之二) ——以临时建设的规划审批为例展开 (2019年3月) 刘家海    一、...(略) 二、临时建设审批的相关立法解析 临时建设与临时用地问题密切关联...

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的探讨

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的探讨 作者: 顾云飞,赵利群 摘要:以瑞安市为例,对老城区普遍采用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的优劣做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污水管线设计、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城市化阶段性规律再认识

城市化阶段性规律再认识 作者 张从果 [ 摘 要] 城市化阶段性规律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统计规律,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在国家尺度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谈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

 最近,重庆和青岛两市制定出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试行办法》。《办法》规定,今后编制的各类规划上报审批时,要求附上公众代表反映的意见。大型公共建筑、广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方案座谈会、研讨会,将邀请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