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应更有效促进市民生活品质(转)

admin14年前城市规划论文1833
640.jpg

城市建设应更有效促进市民生活品质

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之后城市各项功能实现的载体。城市公共建设项目必须考虑到人的便利性与共享性。在很多城市,为了因应汽车社会的到来,很多主干道、次干道都拓宽到行人难以过街的尺度,并且没有地下通道,造成了老年人几乎不敢过街,大大损害了老年群体的街区公共生活的参与能力。另外,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没有考虑到城市建设项目的新功能可能导致的道路交通、人流车流,最终是建设了一个新单位,却影响了一个区域。还有城市新项目的建设,必须要从“全局有序”与“细节有治”上审慎的规划与实施。城市生活的麻烦,在很多地方都因建筑项目到处开花而倍显糟糕。特别城区内建筑项目一定要以城市、街区、环境、市民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角度思考,从施工项目的规划,道路流线、作业环境、作业时间、噪声处理、灰尘处理、渣土清洁、施工宣告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科学设计。特别有一点,很多项目神神秘秘,身处附近或天天路过的深受其苦的市民都无法得知项目的名称、功能、进度、完工时间,因此,项目宣告必须确保项目的公众知情权。另外,很多建设项目都搞层层分包,但责任却没有得到层层落实,造成了今日很多城市满城工地,满城灰尘、满路渣土、满城噪音,城市街区效率与市民生活都大受影响,因此,城市建设项目中的文明施工条款必须细致设计、坚决规范,强制落实,要让城市建设在有序的、有责的、有治的、友善的状态下推进。

城市建设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和良心态度。当前中国“城市看海”的窘境,便是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片面性建设理念。还有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侵害公共空间,建筑挤占了街道、建筑挤占了绿地、建筑挤占了阳光等等,都会导致城市生活品质的下降。城市建设过于强化了显性视觉线,忽视了背街地区的重建与开发。城市建设过于重视标志性建筑而忽视了老旧街区的改造。这些“表象化面子工程”使得城市建设难以形成一种真正的全局美学形态,并且还经常性地给市民生活带来新的困扰。城市街区建设可以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性。比如街道多设置休闲椅、合理设置过街通道、路牙多用圆弧形表面设计、提高建筑物之间的通达性、改善城市街区公共共享性空间、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可及性与便利性等等。城市建设从宏观到细节,从表象到内涵、从地上到地下、从质量到过程,都需要有更好的优化设计方案,真正考虑的市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并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质量的损害。唯有时刻保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良心,即服务市民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文章

推进城镇化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李克强

推进城镇化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李克强 [提要]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很多,不 少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各地情况又...

中国城市管理思想及实践

1 .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思想   古代中国漫长的城市文明长河中的一个截面,在西方人的中国游记如《马可 · 波罗游记》中竟被描写得如天堂一般,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就当时来说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不同凡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城市运行管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城市运行管理 Strengthen City Operations Manag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View of Scientific Dev...

宜居,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

摘要:从英国工业大革命的开始到当今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所居于的城市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都无不困扰着一个城市前进的脚步,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呼吁建造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宜居城...

关于2018年度北京城市体检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年12月 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张维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2018年度北...

探讨适合中国的老龄化居住模式(转)

探讨适合中国的老龄化居住模式 作者 宗娟  黄欣 【摘   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中国老年养老模式转化的社会现象,提出了住居体系结构转型的层次化、体系化概念和建立新居住环境空间结构框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