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城计划"得失录(转)

admin11年前城市规划论文2231
640.jpg

韩国"新城计划"得失录
郑明媚,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中心发展改革试点处副处长
1960年代起,韩国中央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促进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了缓解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的人口集聚膨胀,特别 是人口集聚向韩国首都首尔高度集聚的问题,韩国中央政府启动了“新城发展计划”,开始在首尔周围建设新城,新城数量从当初的5个,发展到如今的近30个。
韩国的新城建设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三个难题。
特别注重城市功能的选定

新城启动的最初动机是为了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但仅仅解决居住,也导致新城的功能不健全。新城与母城之间在上下班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导致韩国的新城在后期又演变成旧城有机更新、城市边界扩张和卫星城的建设模式。
韩国政府部门把新城建设分成两个阶段:1989年前,韩国启动了24个新城的建设;1989年以后,启动了11个新城的建设。
如果按照新城的功能来区分,1989年前启动的新城主要是围绕疏解首都首尔的城市压力和功能;1989年以后的新城,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均衡发展,以及为了战备的考虑,疏解首尔过度集聚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功能。
韩国的新城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城市功能的选定。比如60年代,除了启动为了解决住房问题的新城建设目标以外,结合韩国第一次制定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新城与大规模产业基地共同推进
另外,针对不同新城的地方特点,韩国的新城还推动了构建区域新的增长中心的新城发展计划。比如,跃汉江开发的江南新城,成为对接江北老区的新的经济中心;承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职能的世宗市;把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的昌原市;以及把旅游业当做主导产业的济州岛等。
韩国的新城建设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三个难题,一是往新城集聚人口;二是解决新城发展的空间;三是解决新城建设的资金难题。在这三个方面,韩国积累了一些经验
主城人口愿意迁往新城

为了解决首都住宅供需矛盾的激增,韩国确定了包括“盆唐、一山、坪村、中洞和山本”等5个新城的开发,都是在首尔市中心25~30公里以内,建设具有商业功能、休闲功能、便利的出行、舒适的居住功能于一体的新城
比如90年代推动的东滩新城一期项目,是一座建造在一片农地上的崭新城市,现在已经形成了接近20万人的成熟市区。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从首尔搬过来的。
吸引人口到新城来的主要原因是本地物价便宜,生态环境好,社区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住在这里的居民有的在本地就业,有的在首尔就业。因为在新城的建设过程中,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开发、招商引资的工作是同步进行的
另外,新城比较注重人性空间与生态环境的构建。比如,安养市市中心河流水系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就充分利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保持河流两岸自然地形、喜水植物与有机质交换本底。住在新城的人既能享受城市的各种便利,还能享受到自然风光。
由此可见,新城具备自足性,是许多首尔市区人口往新城迁移的主要原因
土地征收与供给依法进行

韩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陆续制定了关于土地开发和保护的各项法律。特别是70年代,为支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后续的新城发展计划,出台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了抑制投机和房产泡沫,韩国还制定了一些调控措施,比如《关于宅地所有上限的法律》、《关于开发利益回收的法律》和《土地超过得利税法》、《关于房地产实际权利者名义登记的法律》等
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使得韩国的新城开发并不是投机者而是许多刚需人口在推动,所以房地产价格相对合理。新城的发展与愿意搬迁的人口的目标基本一致,并没有导致大量的鬼城出现。
为了完成韩国的“200万套”住宅的计划,韩国专门设立了以政府主导的土地住宅公社,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资金参与新城开发的比例才逐渐增多
韩国土地公社在新城开发过程中,政府主导的开发方式主要是站在公共立场上促进规划和开发,负责土地的一级开发和出让,包括从所有者手中买入、开发、储备和供给。
这种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买卖投机行为。比如,新城开发之初,韩国中央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征收了大量土地,为第一期的新城开发开拓了有效的空间。
多元化融资支撑新城建设

关于新城发展计划,韩国是举全国之力来推动。初期的新城建设,中央政府提供了一些资金支持,特别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土地与住房建设,政府提供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资金,以及相应的减免税收等支持措施。
但除了少部分的中央支持以外,韩国土地住宅公社通过市场行为,采取了多元化的市场化融资手段,解决资金的难题
比如,一级开发过程中通过预售来集资;韩国土地住宅公社通过成立土地银行,对土地进行储备、开发、供应和发行土地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二级开发过程熟地和住宅的预售筹集资金等。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土地住宅公社开始参与新城建设,迄今为止,共参与韩国16个城市的新城开发,项目单位多达26个新城区,建成243万户住宅。
为了稳定住宅市场,韩国土地住宅公社还推行了国家鼓励租赁住房的措施,储备148万户住宅专门用于租赁市场
发展之忧

韩国的新城计划,成为韩国城市化过程中区别于欧美的典型发展模式,推动了韩国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但是就其新城发展而言,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比如,城市发展战略受中央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较大。中央政府对全国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对各城市本身选择发展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庆尚南道为例,在李明博执政时期这里是全国的制造业中心,而到了朴槿惠时期,制造业中心又转移到了其他地区,新城的发展计划与战略重点不得不跟着调整。
同时,规划理念的变化也影响新城的持续发展。韩国的新城发展与城市绿带计划几乎是相伴实施的,但是绿带发展受到几次民众或反对派的冲击,最终停止。规划理念的变化,也导致城市发展计划并不能按照预想的方案进行。
韩国许多新城,都是在建设和后期运营过程中不断修正。比如安养市,河流水系的生态治理,从规划时人工干预过多到回归自然,也是在人们对理念认识提升过程中完成的。河流水系已经作了修正,但是传统文化在建筑、街区中的体现,却不能很好地修正。韩国许多新城的城市风貌、建筑风格基本雷同,体现不出民居的特色。
此外,就业与居住地的匹配度仍然是新城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规划新城都按照理想的方式设定了产业集聚区,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产业的进驻与新城的开发仍然步调不一致,城在前,产业在后,对于一些就业比较困难的人来说,住在新城的就业机会更少。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文章

“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转)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二所所长许景权参加“三规合一: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自由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 许景权所长发言全文如下: 第...

节约型城乡规划

低碳城市——一个新的视野 1  国外研究与实践 1.1概念提出 低碳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起因是全球气候变化。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

陈锡文: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须并行不悖

陈锡文: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须并行不悖 利用体制缺陷的城镇化难以为继 过去的10年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推进速度比较快或者最快的时期之一。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是36.2%,到去年年底,城镇化率已...

城市规划管理的度量衡

城市规划管理的度量衡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良庆分局 刘家海 (2015年6月26日)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每月一次的业务集中学习。这次学习是结合“三严三实”的要求,就最近...

城市规划设计污水处理必须实现八个转变

城市规划设计污水处理必须实现八个转变 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发展迅速,成绩巨大 城市污水是城市中各种污水和废水的统称,它由各种糊口污水、产业废水和入渗地下水三部门组成。 通过开放市场,理顺价格和...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转)

加拿大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运作体系 一、区域规划 加拿大有区域规划的传统,大都会地区一般都有覆盖几个地方政府的区域性规划。但区域规划不局限在城市化发达地区。区域规划在不同省份的名称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