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渊源 注释与参考文献

admin12年前城市规划论文2471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渊源 注释与参考文献

注释:
i 参见:Stephen V. Ward. The Vision beyond Plan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8[02]

 

ii 原话为:mistranslation and countless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adjustments of the idea in theory and practice,参见Colin Ward. Book Reviews (Stephen V. Ward, Ed. The Garden C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ondon: E. & F. N. Spon, 1992). Urban Studies, 1993[07]

 

iii 参见:汪惠娟发表于《国外城市规划》1984年第3期上的文章《霍华德》,译自Encyclopedia of Urban Planning。

 

iv 参见:魏立华. 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应立足国情. 城市规划学刊,2005[06]

 

v 姚秀利,王红扬.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规划所处的困境与出路. 城市规划学刊,2006[01]

 

vi Schumann论述了Howard与启蒙思想,与John Sinclair(1754-1835)的“理想村庄(ideal village)”(1795)、John Claudius Loudon(1783-1843)的“伦敦规划(London Plan)”(1829)之间的关系,详情参见:Ulrich Maximilian Schumann. The Hidden Roots of the Garden City Idea: From John Sinclair to John Claudius Loudon. 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 2003[04]

 

vii 即,在《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3期)上发表的《读奥斯本著的“埃比尼泽·霍华德和他的思想演进过程”》一文,介绍Frederic J. Osborn该文的主要内容,后者1950年发表于《Town Planning Review》,标题为《Sir Ebenezer Howard: The evolution of his ideas》。

 

viii 马万利,梅雪芹. 有价值的乌托邦——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一种认识. 史学月刊,2003[05]。该文作者为历史研究专业,较为深刻的认识了Howard理论的社会改革本质,对其社会改革动机、内容、文化社会背景、思想与 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较好的论述。有意思的是,两位作者更倾向于将Howard定位为社会改革家,将其理论定位为社会改革学说,而非城市规划学者、学说。

 

ix 一般认为,西方城市规划史研究开始于1960年代,而到了1980年代才开始较快发展(Bugess,1996;Silver,1996)。

 

x 即,书中的“第十一章 对各种建议独一无二的结合(XI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Proposals)”。

 

xi 参见:Scott Campbell与Susan S. Fainstein合编的《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2002,第二版),第33页,原文出自Robert Fishman的《Urban Utopi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benezer Howard, Frank Lloyd Wright and Le Corbusier》(1977)。在另外一篇文章中,Fishman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勇于承认自己的理论是组合而成的谦逊态度(modesty),所以Howard的影响力比另两位伟大的学者Wright、Corbusier更加持久,参见:Robert Fishman. Howard and the Garde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8[02]。

 

xii 爱德华·韦克菲尔德(Edward Gibbon Wakefield,1796-1862),开拓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英国殖民者,发表了一些关于殖民地统治理论的著作,如《一封来自悉尼的信(A Letter from Sydney)》(1829)、《英格兰与美利坚(England and America)》(1833)、《殖民的艺术(Art of Colonization)》(1849)等。

 

xiii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英国著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代表作有《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1890)、《工业与贸易(Industry and Trade)》(1919)、《货币、信用与商业(Money, Credit and Commerce)》(1923)等。

 

xiv 托马斯·斯宾塞(Thomas Spence,1750-1814),英国土地社会主义者,是单一税、土地国有化激进思想的先驱之一,提出了一个基于教区的、自足的土地公有制方案,主要著作为《全盛时期的自由(The Meridian Sun of Liberty)》(1793),后被重新出版,更名为《土地的国有化(The Nationalization of the Land)》(1795,1882),曾因煽动性的自由言论而被判入狱。

 

xv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也是Thomas Spence的侄子,受达尔文的影响,开创了进化论社会学(Evolutionist Sociology,属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并提出了一个综合当时所有理论科学的“百科全书式”综合体系(The Synthetic Philosophy),共十卷,包括论述哲学的第一卷——《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s)》(1862),论述社会学原理的第十卷——《社会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1896)。其生前文名隆盛,几与达尔文媲美。

 

xvi 詹姆斯·希尔克·白金汉(James Silk Buckingham,1786-1855),英国作家、旅行家,曾遍游欧美、东方,积极倡导社会改革,除了文中所提的代表作外,其他著作多为旅游手册。

 

xvii 爱德华·贝拉米(Edward Bellamy,1850-1898),美国作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该书的大致情节是:一位富有的波士顿人,于1887年意外的陷入沉睡,一直到2000年才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贝拉米通过虚构的情节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该著作对维布伦(Thorstein Bunde Veblen,美国经济学家,描述了商品供给和创造利润之间的根本矛盾,主要著作《有闲阶级论》)和杜威(John Dewey,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xviii 彼得·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1842 -1921),俄国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者,认为改善人类现状的方法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对俄国和英国的无政府主义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xix 亨利·乔治(Henry George,1839-1897),美国土地经济学家、土地改革家,代表作为《进步与贫穷(Progress and Poverty)》(1879),主要主张为单一税(single tax)。

 

xx 本杰明·沃德·理查森爵士(Sir Benjamin Ward Richardson,1828-1896),英国生理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史家、内科医生、保健专家,1893年因其对人道主义的贡献而被授予爵士 头衔。以其为主要代表的公共健康运动,是当时市民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该运动认为社会健康问题与政治上及道德上的合理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xxi Howard在美国芝加哥期间,职业同样是速记员,当时就已经开始接触、思考各种重大的社会问题了。

 

xxii 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的概念,来自于孔德(Auguste Comte),主要处理的是社会结构与秩序问题(静态),与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处理社会变迁等动态问题)相对应,也是后者的基础、准备。

 

xxiii 斯宾塞早期的著作中有许多激进思想,如土地国有化、经济自由放任政策、重视妇女的地位与作用等等,但在其后期的著作中,这些思想被他所放弃了,这也使他得到了善变的名声。

 

xxiv 即对所有类型的租金收入征收100%的单一税金。

 

xxv 皇室领土(crown land),即皇家拥有的土地,自乔治三世(George III,1760–1820)以来,其收益交给国会作为固定的皇室专款,用于支付皇室每年的费用。在大英帝国殖民扩张时期,许多殖民地的土地所有权都归于 皇家,由于地广人稀、土地收益不多,因而通常采取大片无偿封赏的形式交于个人使用,但到了后期,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逐渐稳定,许多殖民地因土地 紧张,而导致生产下降、移民不愿前往等问题。因而在《一封来自悉尼的信(A Letter from Sydney)》(1829)一书中,Wakefield主张通过将殖民地的皇室土地分割成小幅,以适当的价格出售给当地移民,而不应采取传统的大片无偿 封赏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因殖民地发展后期土地供需矛盾紧张而导致的生产与殖民地吸引力下降问题,另一方面,所得的资金还可以使政府有能力无偿帮助 新移民前往殖民地。

 

xxvi 从严格意义上说,即使这种改进方法也不是Howard最先发明的,英国的社会改革家(如欧文主义者、基督社会主义者等等)都曾经使用固定股息公司(fixed-dividend corporation)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建立合作商店或合作工厂。

 

xxvii 19世纪乌托邦社会主义公认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位:英国的欧文(Robert Owen,1771-1859),法国的圣西门(Saint-Simon,1760-1825)、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其他还有:法国的卡贝(?tienne Cabet,1788-1856)、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1805-1881)、普鲁东(Pierre-Joseph Proudhon,1809-1865),德国的赫斯(Moses Hess,1812-1875)、魏特林(Weitling,1808-1871)等;基本上都是出自英、法、德这三个欧洲国家。

 

xxviii 有趣的是,另一位同样具有广泛社会及专业影响力的学者——Jane Jacobs,也同样如此,而且也同样貌不惊人,同样拥有出众的社会活动能力,同样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或规划专业教育(其职业是记者、社会活动家),却 在规划史上拥有同样重要的开创性地位,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从某种程度上说,导致了二战后西方现代规划自诞生以来的根本性转变。

 

xxix 而实际上,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这一思想传统,是源自于18世纪的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后者受牛顿古典物理学成就的影响,按照机械论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和 人类行为,从经验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表象、一切概念和感觉都是周围环境对他发生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改变人以及人类社会,就必须改变其环境。

 

xxx 海洁雅(Hygeia),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

 

参考文献:
1. Frederic J. Osborn. Sir Ebenezer Howard: The evolution of his ideas. Town Planning Review, 1950

2. Peter Hall. Cities of Tomorrow.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8

3. David Schuyler. Planning and Its Subfields (Stanley Buder. Visionaries and Planners: The Garden City Movement and the Modern Commun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1[03]

4. Colin Ward. Book Reviews (Stephen V. Ward, Ed. The Garden C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ondon: E. & F. N. Spon, 1992). Urban Studies, 1993[07]

5. Richard T. LeGates, Frederic Stout, Ed.. The City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1996

6. Scott Campbell, Susan S. Fainstein, Ed..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 (Robert Fishman. Urban Utopi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benezer Howard, Frank Lloyd Wright and Le Corbusier. Basic Books, Inc., 1977).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6

7. Stephen V. Ward. The Vision beyond Plan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8[02]

8. Robert Fishman. Howard and the Garde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8[02]

9. Evan D. Richert, Mark B. Lapping. Ebenezer Howard and the Garden Ci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8[02]

10. Kermit C. Parsons. Clarence Stein's Variations on the Garden City Theme by Ebenezer Howar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8[02]

11. David L. A. Gordon. Ebenezer Howard--The Beginning of Social Cities Sociable Cities? (Peter Hall, Colin Ward. Sociable Cities: The Legacy of Ebenezer Howar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 1998).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00[01]

12. Mervyn Miller. Garden Cities and Suburbs: At Home and Abroa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02[01]

13. Ebenezer Howard. 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 (Original edition with commentary by Peter Hall, Dennis Hardy and Colin Ward). New York, London: Routledge, 2003

14. Ulrich Maximilian Schumann. The Hidden Roots of the Garden City Idea: From John Sinclair to John Claudius Loudon. Journal of Planning History, 2003[04]

15. Alan March. Democratic dilemmas, planning and Ebenezer Howard's garden city. Planning Perspectives, October2004

16. David Pinder. Visions of the City: Utopianism, Power and Politics in Twentieth-Century Urbanis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5

 

17. 汪惠娟,译自Encyclopedia of Urban Planning. 霍华德. 国外城市规划,1984[03]

18.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 明日的田园城市.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9. 金经元. 霍华德的理论及其贡献. 国外城市规划,1990[01]

20. 金经元. 再谈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 国外城市规划,1996[04]

21. 金经元. 纪念《明日的田园城市》发表100周年. 国外城市规划,1998[03]

22. 宋俊岭. 读奥斯本著的“埃比尼泽·霍华德和他的思想演进过程”. 国外城市规划,1998[03]

23. 金经元. 百年变迁话《明日》. 城市规划,1998[05]

24. 金经元. 《明日的田园城市》的人民性标志着城市规划的新纪元. 城市规划汇刊,1998[06]

25. 柴锡贤. 田园城市理论的创新. 城市规划汇刊,1998[06]

26. 唐子来. 田园城市理念对于西方战后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规划汇刊,1998[06]

27. 吴志强. 百年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纪念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概念100周年. 城市规划,1999[01]

28. 费移山,王建国. 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个世纪的追求. 规划师,2002[02]

29. 马万利,梅雪芹. 有价值的乌托邦——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一种认识. 史学月刊,2003[05]

30. 陆易农. “田园城市”建设实践刍议. 规划师,2004[12]

相关文章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出现快速增长以后,我国的城镇化程度越来越快,但是在进行城镇化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 "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要以"...

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

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 作者  张建荣 【摘要】深圳城中村成为城市住房体系中供应的主力军,但产权问题导致城中村出现违法低效供应的难题。本文以城市...

国外专家称中国城市规划师眼中没有居民

这是加拿大的一位大学教授约翰•弗里德曼(约翰·弗里德曼博士1995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退休.目前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社区与区域规划学院的荣誉教授(2001—)。1...

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李奎松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总纲”,也是一个城市科学发展的“龙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有着逐步向“郊区化”发展及“蔓延”的趋势,能否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

郎咸平:中国逆城市化之殇字号

郎咸平:中国逆城市化之殇字号   “逆城市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之后,...

理性风水学说之于当代城市规划

理性风水学说之于当代城市规划 作者:王大娜 [摘要]随着规划界对风水学的日益重视,本文就理性风水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就其理论精髓在当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给出了一些深入浅出的分析,以此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