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短命”折射监管缺位

admin15年前城市规划管理1493

建筑“短命”折射监管缺位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4月6日《法制晚报》)   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美国的建筑寿命74年。国家规定住宅使用年限是70年,但是我国建筑平均实际寿命不到30年,对比之下,差距明显。建筑物寿命过短,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造成大量建筑垃圾,造成巨大的环境威胁。因此,分析建筑短命的成因,思考延长建筑寿命的对策十分重要。在我看来,建筑短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建筑质量本身不过关,验房制度存在漏洞。住房作为百姓重要的生活资料,建设质量无疑十分重要。在高房价时代,一套房屋购买成本就是百姓的全部家当。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自然十分闹心。从“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到“楼垮垮”,媒体曝光的一些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这既是对住房质量敲响了警钟,也是对高房价的讽刺。   南京一位民间验房师曾坦陈自己的验房经历:“从2005年初到现在,我验过的每套房子几乎都有质量问题。”如此惊人之语或许有夸大其辞的成分。但是惊人之语实际上道出了房屋验收潜规则。既然房子有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呢?应该说,开发商急功近利、偷工减料,是建筑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房能够绕过规定通过竣工验收,相关部门也不能免责。   其二,旧城改造步伐过快,城市规划变动频繁。相关官员拍脑袋决策,随意修改城市规划,大拆大建的情况比较突出。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领导变动频繁,有人认为前任领导制定的规划方案,不能显示政绩。好大喜功,按自己的意图随意更改城市规划者不在少数。于是乎,城市规划陷入了“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规划怪圈。包括住房在内的不少建筑物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最近媒体更是频频报道了城市新建小区、酒店被拆除的消息。如此短视规划观,既浪费社会资源、劳民伤财,挤占民生投入;也打乱了城市总体规划部署,导致城市规划缺乏连续性、前瞻性;滋生了不少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与烂尾工程。大大缩短了建筑物平均寿命。   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压力十分重要。面对建筑短命的尴尬。如何前移监管关口,提高建筑质量,真正实现“建筑大计,百年为本”;让城市建设达到科学规划的要求,改变大拆大建的浪费发展观,摘除“最大建筑浪费国”的耻辱之帽,值得反思。 作者: 胡艺
标签: 建筑

相关文章

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证之间差什么?

其实还是讨论的一个问题,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收取的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到底啥? 之前我们在规划局人员交流qq群里讨论后,发现全国基本都是只认土地使用证,少数地方针对划拨土地是收的划拨决定书。应该来...

城市规划管理交流11月11日下午

问题:加油站指标怎么控制? 回复:指标按控规。其他方面按各类规范。   问题:垃圾场工程属于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还是城市维护工程? 回复:这个只是分类有啥含义? &...

谈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转)

谈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 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 第一部分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 (一)"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

什么叫两规合一

今天有同行问什么叫两规合一,我一头雾水,没有听说过啊,真是晕了,当然很多领导喜欢搞什么几个一,几合一,外人怎么能知道呢? 我连忙去查了万能的搜索,页面不多,都是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还没有出现在城市规划...

合法建筑被注销产权后改建疑难案例处置思路选择

某企业被整体征收,用地范围内有3个车间,政府考虑征收后全部拆除,改为公园,3个车间报建手续齐全,有产权证,土地征收后,所有产权证均已经被注销,现在打算土地出让给平台公司,并考虑变更计划,保留其中一个车...

目测危房办理工规证前强制做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有依据么?

1、现在出规划条件的时候地上地下都出吗?地下有附加图则规划的时候就出,没有就不出。地下建设以后续方案审批为准。地上地下是一体的,没有分开出的概念,一般只是在规划条件中提一下地下开发范围为多少米到多少米...